擦亮“三面镜” 筑牢乡村振兴廉洁防线

发布时间:2025-10-29 09:55: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基层落地生根,青山绿水间处处是发展的热潮。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用好“三面镜子”,不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的精准度,守护好基层的清风正气。

用好“透视镜”,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问题错综复杂。特别是在乡镇一线,产业项目落地、惠民资金发放等领域的廉政风险不容忽视。纪检监察工作不能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上,而要像“透视镜”那样穿透表象、看清本质。要走进田间地头、深入项目现场,从群众的眉头间查找政策落实的痛点难点堵点,从项目推进中查找作风问题,从资金流向中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练就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让各类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无处藏身。

勤照“反光镜”,守住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基层人情往来频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勤于拿起“反光镜”对照自身,检查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四个意识”是否牢固,纪律底线是否守住。这面“反光镜”照出的不仅是个人品行,更是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形象,必须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同时,要扎实推进“阳光执纪”,主动公开办案程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案件结果运用研究,用身边案来敲警钟,定期组织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善用“显微镜”,培育见微知著的工匠精神。基层腐败往往隐藏在“小事小节”,必须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纪检监察工作要学会把“显微镜”对准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制度执行的每个细节。办案时要注重从细微处入手,抽丝剥茧,理清案件脉络,从细节中找寻突破口,挖掘有价值的线索,让监督执纪问责更加精准有力。在日常监督中则需延伸监督触角,聚焦政策落实,俯下身子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认真分析、仔细甄别,及时发现并清除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让纪检监察工作既有力度,更贴民心。

“三面镜子”既是工作方法,更是责任担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手握“透视镜”不忘监督初心,常照“反光镜”严守廉洁底线,善用“显微镜”践行执纪为民,以实际行动维护基层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富宁县田蓬镇纪委:陆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