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如竹

发布时间:2025-10-29 09:55: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山间的青竹,长在坡上,生在水边,它不争春,不抢夏,而是在无人注意的地方,一节一节地往上拔。党员干部要像竹子一样,不急于冒进,不追求浮华,在扎根、虚怀与协作中,练就挺拔坚韧的品格。

学竹扎根,把身心沉到群众中。世人多赞叹春笋“一天长半尺”的快,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在地下默默扎根四五年,细根须在黑土里慢慢绕,把贫瘠的土酿成养分,把地下的每一寸黑暗,都熬成向上生长的底气,才有日后一天半尺的挺拔。党员干部做事,也要有这样的“地下功夫”。不能今天栽树,就想着明天乘凉。群众的事,急不得,也虚不得。党员干部要把根基扎进基层、扎进群众,多走进田间地头,多倾听家长里短,从“庄稼收成”到“孩子上学”,把群众的细微小事,当作履职尽责的大事。唯有根深,树才不倒,将心贴近群众,路才不会偏。

学竹空心,把百姓装进心里头。竹子有个特点——外直中空。正因为“空”,风来了能弯腰,雪来了能承重,折不断、压不垮。干部也需要这样的“空心”。这个“空”,不是空虚,而是虚怀若谷的胸襟,是始终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的清醒。正如驻村书记黄文秀,笔记本里记满了村民的需求,谁家的砂糖橘该找销路、哪条灌溉渠该修缮,她跑遍全村帮着解决,从不自矜于经验,只把群众的“揪心事”当成“自家事”。干部要是总觉得自己“经验足”“官样足”,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想法,就听不进真言、融不进民心。“空心”是一种清醒。职务再高,不能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常怀“空杯心态”,才能装得下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得了民生难题。

学竹成林,团结群众聚力前行。独竹难成林,孤雁难远征。一棵竹子站在山边,风一吹便摇摇欲坠;一片竹子长在一块儿,根在地下紧紧相连,即便遭遇暴雨山洪,也能共担风雨、岿然不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防汛抗旱、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哪一件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一起干、共同闯。就像沈浩在安徽小岗村时,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带领村民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把“一盘散沙”的农户拧成“一股绳”,让小岗村焕发新活力。不是他多能“扛”,而是他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不管是乡村振兴,还是社区治理,都得靠大家拧成一股绳,互帮互助、彼此支撑,这样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

竹影清风,品格自明。党员干部当以竹为镜,扎根不忘本、虚心不自满、合力不独行。当我们真正把根扎进泥土、把心交给群众、把力量聚在一起时,就能像漫山竹林那样,风雨不改其色,岁月不移其志,永远挺立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广南县纪委监委:罗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