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强“青蓝结对”工程 构建执法人才成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04 09:4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队伍建设“能力断层”痛点与堵点,结合争当“四个排头兵”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完善推进“青蓝结对”工程,组建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匹配、梯队建设完善、多元能力兼容的“综青团队”,以“精准式”匹配、“沉浸式”教学、“动态式”管理推动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为建设“精致花园城市”、打造县域执法标杆提供人才保障。近三年来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先后获评全省综合行政执法系统队伍规范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市级清廉综合行政执法建设先进单位,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揭榜制度建设试点单位。

(一)精准匹配“结对子”,靶向赋能育骨干。立足年轻干部成长短板、岗位需求与发展潜力,打破“大水漫灌”式结对模式,建立“双向选择+科学匹配+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开展“双向调研”,聚焦业务领域、专业特长、能力特质等,筛选政治过硬、经验丰富、作风优良的骨干干部担任导师;通过座谈等形式了解年轻干部的专业特长、能力短板及职业规划等,搭建供需对接渠道,并根据成长轨迹进行动态调整“搭子”。另一方面,制定“三优先”配对原则,即业务领域优先、性格互补优先、成长需求优先,并梳理出“导师”“学员”职责与义务各4条,签订《“综青班”师徒结对协议书》30余份。通过科学化配对、清单化职责、动态化调整筑牢培养根基,让“青蓝结对”打破以往的“松散联谊”模式,转化为“靶向共育”的闭环培养模式,约95%以上的学员表示满意,认为此次配对让师徒契合度更高、沟通更顺畅、赋能更精准。

(二)沉浸教学“传帮带”,深耕细悟强本领。构建“教学—实践—复盘”全流程沉浸式培育体系,将执法教学、矛盾调解、项目攻坚等核心能力训练融入日常,推动本领提升见行见效。开展现场执法教学,由业务骨干带队进行日常巡查、案件查办、集中整治等,摒弃传统课堂模式,实战式示范法律条文适用、执法记录仪规范操作等关键环节,让年轻干部在实操中掌握执法要领。推行“师徒同场”调解机制,选派20余名年轻干部前往信访室、基层执法中队等,通过共同参与群众接待、诉求响应全流程,快速掌握信访分类处置要点与源头化解能力。搭建“绣美天姥”实绩赛马平台,选派30余名精英导师、骨干学员共同参与“立体智治”综合飞一次、挂单奔中、乡理乡亲等重点项目,多维度推动年轻干部“雏雁”向“鸿雁”成长。其中“立体智治”综合飞一次集成改革被省司法厅列为规范涉企检查典型案例全省推广,并分别被浙江日报、今日浙江、绍兴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点赞。

(三)动态管理“常把脉”,跟踪培育促成长。建立“三级督导”机制,即每月“定期检查”、每半年“工作评估”、每年“政治体检”,通过分层分类、常态化跟踪,为年轻干部成长精准“画像”、持续“赋能”。每月聚焦日常履职,以《队伍建设量化督查计分办法》为抓手,围绕队容风纪、办公秩序、工作效能等方面,由监督科牵头实施督查,同步明确导师需全程参与督查整改过程,推动“督查整改”与“师徒帮带”深度融合。每半年侧重阶段成效,通过座谈形式,参考日常督查记录与同事评价等,综合评估履职表现及帮带成效,形成量化评分与改进建议,量身定制“能力提升清单”。每年以政治评价为首位,通过执法业务测试、民主量化测评、廉政风险排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年轻干部“健康指标”,并为后续培养、岗位调整、年度考核等提供依据。今年以来,共开展日常督查30余次。

(张梦涵、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