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伴微成长——应城农商银行长江埠支行打造小微金融服务示范样本
发布时间:2025-11-04 13:53: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产销两旺;车间外,银行客户经理深入一线、精准对接。在素有“楚天小汉口”之称的应城市长江埠街道,应城农商银行长江埠支行正以金融活水精准滋养小微企业,一幅银企共生共荣、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作为应城农商银行重点打造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支行,长江埠支行锚定小微群体“急难愁盼”,以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精准赋能本地小微企业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累计投放贷款近8000万元,为乡镇经济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树立起小微金融服务的标杆样板。
示范定位:锚定需求,筑牢小微服务高地
明清时期便是鄂中四大名镇的长江埠,商贸繁荣、产业集聚,辖区银行机构林立。长江埠支行凭借对小微金融服务的专注深耕与创新突破,成为应城农商行重点打造的小微金融示范支行。“我们以‘六访六增’走访活动为抓手主动敲门对接,组建专业客户经理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支行行长介绍道。
秉持“高标准服务、精准化赋能”的示范定位,长江埠支行不仅满足小微企业常规融资需求,更聚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纳入重点支持清单,全方位覆盖不同类型小微主体的发展诉求,让示范支行的标杆效应充分彰显。
精准赋能:让知识产权“变现”,破解融资瓶颈
“多亏农商银行主动上门,用专利就贷到了400万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一家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看着手机上的到账信息,由衷点赞。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与武汉大学等高校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手握21项专利与5项软件著作权,却因缺乏传统抵押物,在设备更新升级的关键节点遭遇资金难题。
客户经理在走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后,第一时间深入企业核查生产设备、订单台账及专利资质,量身定制“知识价值信用贷”方案。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将企业的“智力资产”转化为“金融活水”,400万元信贷资金快速到账,成功帮企业渡过发展难关。
产品创新:打出信贷“组合拳”,适配多元需求
针对不同企业的行业特性、发展阶段与经营需求,长江埠支行创新推出一套精准高效的信贷“组合拳”,让金融服务更对味、更解渴。
对专注胶粘剂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考虑到化工行业生产周期长、成本管控要求高的特点,支行推荐其办理“创业担保贴息贷”400万元,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涂料科技公司,支行快速响应、精准对接,发放“好企贷B”贷款400万元,为企业研发创新与产能扩张注入动力。
此外,支行积极推广“应商会员贷”等特色产品,依托企业真实经营流水与订单数据,打造“无抵押、纯信用、快审批”的融资服务模式,让更多轻资产小微企业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支持。
服务升级:从“坐商”到“行商”,延伸服务边界
“以前是企业找银行,现在是银行追着企业跑。”这是当地小微企业主对长江埠支行服务转变的直观感受。为打造专业小微金融服务平台,支行彻底摒弃“坐等客户上门”的传统模式,完成了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行商”蜕变。
依托“助兴惠农”活动,支行客户经理深入园区、市场、街区与乡村,全方位摸排企业需求。清晨的集市上,有他们普及金融知识的身影;午后的街道里,有他们回访商户的足迹;夜晚的村落中,有他们班后走访的灯光——服务时间打破传统工作界限,服务半径覆盖偏远乡村角落。同时,支行聚焦园区、产业链及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园一品”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差异化、定制化金融支持,让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团队建设:凝聚协作合力,激活服务动能
高效的服务背后,是一支战斗力强劲的团队。长江埠支行采用“外勤+内勤”搭配分组模式,以老带新、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员工都投身营销服务一线。每日晨会总结当日重点、每周工作会复盘成效得失,通过“事事反思、日日躬行”的常态化机制,鼓励员工共同分析难题、优化方法。
集思广益的团队氛围,不仅让业务营销方式持续迭代,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更增强了团队协作效能,形成“人人能营销、人人会营销、人人优服务”的良好局面,为支行小微金融服务持续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来,应城农商银行长江埠支行将继续坚守小微金融服务示范支行的责任与担当,以更主动的服务姿态、更精准的产品体系、更高效的服务效能,持续赋能区域企业成长,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湖北应城农村商业银行: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