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求突破 生态治理见真章

发布时间:2025-11-06 14:54: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炎陵县始终践行“生态立县”治县战略,坚持污染防治系统治理与攻坚战役协同发力,不仅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更是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路径。

一、“指标亮眼”工作成效显著

截止2025年8月份,全县环境质量整体稳中向好,水气均排名在全省前列,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全省第5,较去年同期排名上升4;一氧化碳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名,较去年同期排名上升6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截止8月份,38项2025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整治任务已完成35项,完成率为92.11%,全市排名第一;19项2025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春雷行动”整治任务已完成17项,完成率为89.47%,全市排名第三。

二、“五措强基”筑牢治污防线

按照“一盘棋”统筹布局,坚持从党政引领、调度机制、督导整改、智慧监测、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着手,始终筑牢生态防线。

(一)党政铸魂强引领。按期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定期通过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调研并督导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工作格局。

(二)常态调度促落实。通过建立“一月一调度一通报”和“专事专报”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会议,对有关滞后工作进行通报、督办。同时,对日常巡查发现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专报形式上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压实了各行业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确保了污染防治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

(三)精准督导抓整改。通过建立“查、交、督、办”工作机制,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排查梳理行业部门及属地乡镇工作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列出交办事项清单、跟踪督导整改进展情况、汇同相关部门核验整改成效,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

(四)智慧监测提效能。通过逐步建立建全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平台,整合电力环保监管、水质在线监测等系统,实现24小时动态预警;平台上线一年来累计发出预警百余条,均在24小时内闭环处置,办结率达100%,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五)能力强基固根本。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大讲堂”和组织乡镇生态环境机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专题培训以及全县化工、机制炭、医疗、汽修、涉VOCs等行业企业培训和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建立了“行业培训+片区排查”工作模式,不仅加强了对各层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辅导,更是加强了对行业企业的指导帮扶。同时,通过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跨部门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有效防范化解了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五招治水”守护碧水清流

创新推出“五招治水”策略,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护碧水清流。

(一)退养控源。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劝退禁养区养殖户5家,整改问题养殖场31家(其中立案处罚4家),推动4家规模养殖场完成废水处理设施升级(其中2家安装在线监控),从源头减少养殖污染对水体的侵害。

(二)截污纳管。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与资兴市联合治理斜濑水支流污染;加快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

(三)疏浚护岸。严控河道采砂审批,严查污水直排、垃圾入河等行为;创新“河道党支部+党员护河岗”模式,党员带头巡河千余次,清理岸线10余公里,整改问题100余个;督促水电站落实生态放流,保障河流生态基流。

(四)增绿固基。推进黄土裸露地块生态复绿,康乐大道等重点区域从“黄土坡”变身“生态景”,成为居民休闲新地标,彰显生态治理的民生关怀。

(五)活水兴村。以水口镇水西村为样板,探索“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模式,通过环境整治吸引游客5万人次,发展民宿1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近100个,增加直接收入40万元,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国省荣誉,成为“水美乡村”标杆。

四、“五气共治”力保蓝天白云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五气共治”,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

(一)工业废气深度治。推动宗义电子、绿达新材等企业完成VOCs治理,整治砖瓦企业2家,淘汰注销13台2蒸吨生物质锅炉,1个环境绩效提级项目加速落地,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废气排放,为工业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二)移动源尾气精准管。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14辆、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1台,督促1家检验机构完成整改,推动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改造升级,精准管控移动源尾气排放。

(三)扬尘污染严格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八个“百分之百”措施,采用“定期巡查+全民监督”的方式,依据监测数据调整洒水降尘作业,有效控制施工及运输扬尘,让城市环境变得更洁净。

(四)餐饮油烟常态整。联合城管部门开展执法行动100余次,规范餐饮油烟排放行为,实现餐饮油烟污染投诉从频繁多发到目前“零举报”的重大转变,让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五)禁烧限烧全域抓。科学划定秸秆禁燃限烧区、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区,联合多部门加强巡查劝导,确保管控到位,减少因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守护炎陵的蓝天白云。

五、“五化惠民”共享生态福祉

坚持生态惠民,通过示范创建、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审批服务、群众参与五个方面,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一)示范创建“品牌化”。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片,中村瑶族乡梅岗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炎陵黄桃”以生态种植成为“富民金果”,生态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二)项目推进“加速化”。完成河漠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洣水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重点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入库工作;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6月组织申报了国家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为生态炎陵建设注入新动力。

(三)文旅融合“特色化”。依托神农谷、云上大院、梨树洲等生态景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开发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疗养、森林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11.45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增速超30%,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

(四)审批服务“便捷化”。开展“走找想促”等活动,提前介入环评指导,否决不合规项目1个;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压减时限,规范涉企检查,实现监管执法“免打扰”;今年已审批报告表7个、备案登记10个,指导延续排污登记118家,完成5个新项目总量审核及排污权交易,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五)群众参与“常态化”。通过“敲门行动”“屋场会”广泛普及环保知识,“河小青”志愿队伍带动群众参与护河;优化信访“快办快结”机制,定期公开执法、整改信息,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让生态保护成为全民行动。

绿色映衬底蕴,山水彰显初心。后期,炎陵县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增添更多亮色,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炎陵力量,让绿色成为现代化炎陵最鲜明的底色。(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炎陵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