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矩阵”解锁乡村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11-07 10:59: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年来,眉山乡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三茶”经济发展方向,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重要抓手,盘活闲置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构建“党支部+共富工坊+合作社+群众”联建模式,以“强头雁、育雏雁”夯实队伍支撑,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小工坊”撬动“大共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端稳“致富碗”。
“选优品”激活特色产业新活力
选对一个品种,就是选对一条致富路。南安市眉山乡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整合零散土地打造百香果、梅花鹿、黑鸡、蜜薯、蛋鸡、沙姜6个百亩特色农业园,构建“1+6”生态农业示范园。跨村连片整合闲置土地1500亩,引进长叶香橙特色新品种,打造“千亩特色甜橙新品种种植和研发基地”,形成规模集约、业态多元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高田村作为榴莲蜜薯、百香果、蜂蜜的种植基地,成果显著。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百香果种植200亩、火龙果50亩、油茶100亩等。2025年合作社向200余位农户免费发放5万株榴莲蜜薯苗,配套种植技术培训与统一收购、集中销售“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投资10多万元引入“小火车”轨道运输机,大幅提升农事运输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设采摘、分拣等岗位,带动村民共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外寨村探索“村级公共资源+共富公司”新模式,成立南安外寨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25%),采用“公司+村委会+农户”生态养殖模式,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和养殖技术并开展收购销售。首批引进 1000只黑鸡苗,配套种植茶油林,形成“黑鸡食虫除草、鸡粪肥林促产”的循环链条,带动10余户村民参与养殖,试养殖阶段农户户均增收达5000元。此外,该村还探索推行“村党组织+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模式,拓展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引导村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林地,种植油茶和中草药黄精,构建“茶果榨油-药渣喂鸡-鸡粪还田”的生态立体种养循环体系,亩均综合收益突破1万元。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乏力的问题,小眉村采取“党支部带头+理事会入股”模式发展生姜产业,发挥乡村能人优势,13位常务副会长以上常委积极入股,筹集启动资金65万元,试种生姜103亩,预计亩产1500公斤。“理事会将力量集中起来,做大产业优势,若成效显著,将动员村民共同种植沙姜,把沙姜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带动村民增收,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小眉村党总支部书记石俊明表示。
“送服务”提质农特产品新动能
眉山乡围绕农特产品提质增效、农户增收致富目标,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肥料”上门服务。实行党政领导挂钩规模较大农业经营主体制度,组建产业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干部下沉一线走访企业50余次,不定期邀请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下乡送技术活动,把先进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已兑现涉农政策补助资金350多万元,累计授信金额3000万元,有效解决资金周转、投资后劲不足、农产品滞销等难题30多个。
此前,南安市魁躔家庭农场百香果种植园受炭疽病多发问题困扰,乡党委政府及时邀请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指导,从果园整地、施肥、品种筛选,到种植密度、中耕培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支持。“有了技术员上门指导,今年百香果长势比去年好太多了!”看着田间饱满的果实,高田村种植户难掩喜悦。
为提升榴莲蜜薯种植成效,眉山乡在高田村组织技术培训,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详细讲解榴莲蜜薯全程种植技术及精准精细管理要点,同时组织农户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实地操作演示,帮助农户在实践中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拓销路”打响眉山好货好口碑
品质是基础,销路是关键。为推动本地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眉山乡整合全乡66家农业经营主体资源,搭建农文体旅产业发展联盟、农特产品产销协会等平台,强化政府、协会、经营主体三方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农特产品产销协会打响区域公用品牌。同时,结合品牌活动开设乡村集市、引进电商直播开展消费助农,探索推行“村社合作”模式,带动文旅农家乐消费、农特产品销售近100万元。
依托眉山商会、农特产品产销协会、产业联盟的纽带作用,在市区设立农特产品体验店,百香果、茶叶、蜂蜜等眉山本土农特产品整齐陈列其中,凭借优良品质和略低于市场价的优势吸引众多消费者选购。农特产品体验店负责人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眉山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助力乡村振兴。
从选品到服务再到拓销,眉山乡以“工坊矩阵”串联起乡村共富的全链条。下一步,眉山乡将继续整合资源、探索增收路径,不断放大带富创富效应,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供稿:眉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