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财金与管理学院:数智赋能育新人 德技并修融劳育
发布时间:2025-11-07 14:32: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东营职业学院数字财金与管理学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着力培养“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服务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阵地,该学院依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具有鲜明行业属性的专业,推动“劳思融合”育人模式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劳动素养和职业品格。
精准定位:“劳思融合”锚定三大核心目标
数字财金与管理学院紧密围绕数字经济下财经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明确了“劳思融合”的三大核心目标:一是强化价值引领,弘扬“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塑造学生诚信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二是注重能力提升,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三是推动行业适配,对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金融等行业的劳动标准和职业规范,实现学生素养与岗位需求同步提升。
多维发力:构建“劳思融合”育人体系
构建融合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
学院构建了“通识+专业+实践”三层融合课程体系,将劳动理念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在通识课程中,开设《数字时代劳动素养》《财金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通过行业典型案例教学,夯实学生的思想根基。专业课程实施“一课一策”,如在《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中开展“网店创业实战”项目,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课程则通过“数字财金服务周”等跨专业协作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知行合一。
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拓展“劳思融合”育人空间
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内+校外+云端”三位一体实践平台。校内实训中心设置“红色产品直播间”“物流先锋展示区”等特色区域,营造浓厚的劳动育人氛围。与京东物流、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推行“订单班”“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同时,搭建云端实践平台,开展“云支教”“云端仓储优化”等线上劳动实践活动,拓展育人时空边界。
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强化育人保障
学院着力打造“双师型+思政型”师资队伍,通过专题培训、企业顶岗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融合育人能力。实施“专业导师+思政导师”双导师制,聘请行业劳动模范、企业党员骨干担任校外思政导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完善激励机制,将“劳思融合”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发教师的育人热情。
创新评价机制,提升育人实效
建立“过程+成果+反馈”多维度评价体系,为每位学生建立《数字财金劳思融合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劳动表现和思政感悟。引入企业、社会等多方评价主体,注重劳动成果的价值创造。通过定期收集学生、企业、家长的反馈意见,持续优化育人模式,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数字财金与管理学院通过系统化推进“劳思融合”改革,构建了课程、平台、师资、评价“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有效促进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劳思融合”的创新模式,不断丰富育人内涵,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东营职业学院:王甜甜、李开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