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学用”三维发力破解流动党员 管理“三大难题”

发布时间:2025-11-10 09:31: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紧扣中央、省委及市委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部署,以“管得精准、学得深入、用得充分”为目标,构建“组织筑基、精准施教、实干赋能”三位一体工作体系,通过精准施策、闭环服务,推动流动党员从“被动管理”向“主动作为”转变,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根、流而有魂、流而有为”。

一、筑牢“管理链”,织密覆盖网,实现“流而有根”

动态建档摸底数。以村(社区)党支部为单位,组建由支部书记牵头、网格员参与的摸排专班,结合春节、中秋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节点,开展“敲门行动”式入户排查;同步对接“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线上数据筛查与线下信息核验相结合,全面摸清423名流动党员的务工地点、从事行业、联系方式及家庭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台账。异地建支扩覆盖。针对流动党员在广东、浙江等地集中务工的特点,优先在党员人数超20人的广东地区,组建3个域外流动党员党支部,选址在工业园区周边,配套建设集学习、议事、服务于一体的党员活动室,配备党建书籍200余册、会议桌椅及电子设备,辐射服务当地82名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入地社区党组织对接,建立“流出地+流入地”联建机制,推动流动党员融入当地社区治理,有效破解异地党员“无人管、无组织”的管理真空问题。双向联管强保障。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共管机制,从县乡两级选派4名经验丰富的党建指导员,定期通过视频会议、实地走访等方式,指导域外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同时,为每名流动党员配备1名村(社区)党员作为结对联系人,定期通过电话、微信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为留守家庭提供代缴医保、代办证件、接送老人就医等援助服务38次,以“风筝式”管理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隔山不隔心”。

二、建强“教育链”,创新学习法,实现“流而有魂”

分类施教强适配。立足流动党员职业、年龄、地域差异,创新“分类化+多元化”教育模式,依托15处乡村(网格)党校搭建线下主阵地,整合228名涵盖党建理论、产业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师资,联动13个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针对不同群体推行“理论授课+实景实践”双向培训;深化“万名党员进党校”工程,根据务工党员、创业党员、年老党员等不同需求定制学习内容,形成“一人一策”个性化教学机制,确保教育贴合实际需求。云端联学保衔接。依托17个“线上党支部”及县内端媒平台搭建数字化学习矩阵,定期推送课程资源、组织线上研讨,解决异地党员“集中难、参与难”问题,为打破地域阻隔,主动推动广东流动党员党支部与本地支部开展联学联建4次,通过共学政策、共议发展、共享资源实现跨区域学习互动,确保学习教育“不掉线、不断档”。闭环管理提质效。以“线上+线下”融合为抓手,全年累计举办集中培训46期、课程联学6期,覆盖流动党员500余人次,构建起“线上随时学、线下集中学”的教育闭环,强化流动党员理论素养,切实提升其思想认识,为党员主动担当打下思想基础。

三、激活“服务链”,搭建大平台,实现“流而有为”

政策引航促返乡。深入实施“引雁归巢”人才计划,整合人社、农业农村、招商等部门资源,推出“返乡创业十大理由”清单,组建流动党员企业家联盟,吸纳36名在外经商办企的流动党员加入,搭建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平台。通过政策宣讲、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流动党员返乡投资兴业,全年推动流动党员在餐饮服务、康养护理、特色种植等领域投资6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流动党员力量”。服务暖心解难题。创新“流动党员微管家”服务模式,开通24小时专人服务热线,依托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联动12家职能部门,动态完善“法律咨询”“医疗保障”等N项专属服务的“1+12+N”服务体系,为流动党员提供“一站式”服务,累计提供咨询及专属服务176次,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在外务工、家中事难办”的后顾之忧。结对帮扶聚合力。组织流动党员与家乡外出务工人员精准结对联系,发挥流动党员信息广、资源多的优势,为务工人员创业发展提供支持,累计协助提供资金周转、协调创业贷款80余万元,有效解决务工人员创业资金短缺难题。同步实施“回归工程”,动员在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回乡投资创业,累计帮助引进10余家企业来县落户,总投资1.6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中共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全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