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纪为尺 互爱为基
发布时间:2025-11-13 09:44: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的号角下,法纪治理是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夯实安全发展根基的内在要求,是锻造心齐气顺职工队伍、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保障,更是培育卓越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纪”与“法”:筑牢思想堤坝的双重基石
法纪意识并非悬于高阁的条文,而是流淌于职业血脉的准则。它首先体现为对规则的“知”与“明”。纪律是行业的“紧箍咒”,规范着岗位操作与职业伦理;法律则是社会的“高压线”,界定着行为的底线。部分职工对二者界限认识模糊,误将“江湖义气”凌驾于规章之上,把“瞬时黑化”混淆为个性风骨。教育活动首当解此症结:通过精准普法、案例剖析,清晰界定工作纪律与法律红线,让每位职工深刻理解,遵纪守法是立身之本、护身之盾,而非束缚手脚的绳索。
“利”与“害”:算清违法违纪的三本账单
法纪意识更在于对行为后果的清醒预判。违法违纪的代价,远超一时冲动所能承受。法律成本如山压顶:牢狱之灾、刑事案底如影随形,不仅个人前途蒙尘,更累及信用记录,一生难以卸下重负。职业成本触目惊心: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取消评优晋升资格,多年辛勤积累的职业资本瞬间归零,经济收入锐减,甚至砸掉“饭碗”,职业发展戛然而止。集体成本伤筋动骨:团队互信崩塌,协作效率锐减,安全生产隐患陡增。单位声誉受损,如同一块蒙尘的金字招牌,影响的是全体职工的集体形象与发展机遇。算清这三笔“人生大账”,方能懂得敬畏,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绝非懦弱,而是守护自身与集体长远利益的智慧。
“情”与“理”:疏解郁积心结的智慧之道
矛盾冲突的根源,常在于“情理失衡”,化解之道,在于以“情”为引,疏解心结;以“理”为纲,回归正道。班组是感知情绪的“神经末梢”。班组长、党员骨干、工会小组长要主动化身“知心人”,带着温度去观察,敏锐捕捉职工的“情绪拐点”,从一声叹息、一个表情中读懂潜在压力。让“职工小家”成为可以说心里话、倒苦水的“安全港湾”。通过及时的促膝谈心,用组织的关怀融化内心的冰层,避免怨气层层淤积,最终酿成心疾。矛盾初现时,倡导践行“黄金6秒钟宁”冷静法则——在情绪占据上风的临界点,强迫自己暂停、撤离,为理性回归留出宝贵空间。主动寻求组织或中立第三方介入调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摒弃情绪化的指责与攻击,学习使用“我感受”句式表达诉求;学会倾听,尝试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缘由与逻辑,寻求共识基础。情理交融,捍卫原则底线。必须清醒认识到:“情”不容逾越纪律红线,“理”不容挑战法律权威。任何内部矛盾,无论出于何种缘由,一旦诉诸暴力或公然违纪,便已彻底践踏了“互尊互爱”的基石,背离了“遵纪守法”的铁律,必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人”与“家”:共铸团结互爱的平安长城
单位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根基与精神家园。铁路安全高效运转,犹如精密的交响乐,仰赖于每位职工的恪尽职守与无缝协作。弘扬“检车锤精神”:一丝不苟是基础,精诚协作是灵魂。每一次标准化的呼唤应答,每一次交接班时的真诚问候,每一次技术难题的合力攻关,都是“互爱”的生动注解。培育“共同体意识”:深刻认识“单位兴我荣,单位衰我耻”。工友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而非竞争对手。真正的力量源于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一个眼神的提醒,一次及时的援手,都能将隐患消弭于无形。营造“家”的温暖:尊重差异,理解难处。让尊重与关怀成为单位流动的空气,使每位职工感受到归属与尊严。唯有将互爱内化为集体本能,方能铸就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根基若固,长城永屹。“遵纪守法,人人互爱”绝非空泛口号,而是攸关我段生存发展、职工福祉安康的立身之道。我们要深刻认识“法纪”的威严与“互爱”的力量,将其内化为价值认同和行为自觉。让我们以案为鉴,将法纪刻印于心,明辨利害得失;以情化人,善用沟通智慧,消弭内部裂痕;更以爱聚力,将我段真正建设成充满信任、温暖与力量的幸福家园。当每一位职工都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和谐互爱的使者,我们定能锻造成新时代铁路事业中,那座风雨不动、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刘海、陈琦、株洲车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