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显担当 众志成城护安澜——睢阳区成功抵御2025年台风强降雨的实战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5-11-13 10:33: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025年8月,受台风外围云系影响,商丘市睢阳区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过程,单日最大降雨量达180毫米,境内大沙河水位快速上涨并超警戒水位0.32米,部分河段出现漫滩风险,防汛形势骤然紧张。面对严峻汛情,睢阳区水利局迅速启动IV级应急响应,以党员干部为先锋,以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支撑,以部门协同联动为保障,成功抵御洪峰威胁,实现“河道不决口、群众零伤亡、设施无损坏”的防汛目标,用实战检验了汛前备汛成效,彰显了新时代水利人的责任与担当。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牢防汛“红色防线”。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战场。IV级应急响应启动后,睢阳区水利局立即组建12支党员防汛突击队,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保,18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防汛一线。在大沙河包公庙段、临河店段等重点险工险段,党员干部带头开展24小时巡查值守,累计巡查河道300余公里,排查处置管涌、堤坡冲刷等险情隐患16处。针对低洼地区群众转移工作,党员干部化身“宣传员”“转运员”,通过大喇叭广播、敲门入户、微信群通知等方式,逐村逐户排查受威胁群众,累计转移2300余人至安全安置点,并妥善做好饮食、住宿等保障工作。“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群众安全我们才能放心”,这是防汛一线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工程调度精准高效,发挥防洪“骨干作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是抵御洪水的关键。睢阳区水利局依托汛前建成的数字化监测调度平台,实时监测8条骨干河道水位、流量变化,结合气象预报数据,精准制定调度方案。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原则,先后12次调度董瓦房水闸、李老家水闸、贾楼水闸、李口橡胶坝水闸等骨干水利工程,累计下泄洪水1.2亿立方米,有效削减大沙河洪峰流量,将河道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汛前完成的35座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在此轮汛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所有水闸启闭灵活、运行稳定,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同时,20处进水阀门全部关闭,11处积水点排水泵站满负荷运行,累计排除内涝积水800余万方,确保了城区及乡镇低洼地区无大面积积水,最大限度减少了洪涝灾害损失。

部门协同联动发力,凝聚防汛“强大合力”。防汛救灾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协奏曲”。睢阳区建立健全“水利牵头、部门协同、乡镇联动”的防汛工作机制,在应急响应启动后,迅速与应急管理、气象、交通、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会商机制,每2小时召开一次汛情研判会,共享雨情、水情、工情信息,统筹调配救援力量和物资。应急管理部门及时调拨编织袋、救生衣等防汛物资2万余件;交通部门抢修损毁道路12公里,保障防汛物资运输通道畅通;公安部门维护防汛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乡镇(街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形成了“上下一心、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防汛工作格局。这种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快速处置险情、转移群众、调度工程赢得了宝贵时间,是成功抵御洪峰的重要保障。

复盘总结提质增效,夯实长远“防洪根基”。汛情过后,睢阳区水利局坚持“复盘复盘再复盘、总结总结再总结”,及时组织技术骨干对本轮防汛工作进行全面复盘,系统梳理工程调度、险情处置、群众转移等环节的经验做法与不足。针对复盘发现的问题,制定三项长效提升措施:一是持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计划对剩余12座水闸实施除险加固,进一步提升河道疏浚标准,构建“拦、蓄、泄、排”一体化防洪格局;二是提升科技防汛水平,升级数字化监测调度平台,增加视频监控点位50个,实现重点河段、水利工程全覆盖监测;三是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增加防汛演练频次,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同时,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汛意识和自救能力,推动形成“人人参与防汛、共同守护安澜”的良好氛围。

从汛前备汛的扎实推进到汛中应战的果断处置,睢阳区水利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彰显了水利部门的责任与担当。此次成功抵御台风强降雨洪峰,不仅检验了睢阳区防汛工程体系的可靠性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性,更为黄淮平原地区做好新时代防汛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睢阳区将以此次汛情为契机,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不断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以更坚实的水利保障、更科学的防控举措、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守护好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李可坤、商丘市睢阳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