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激活新兴领域发展澎湃动力

发布时间:2025-11-13 15:52: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新就业群体如璀璨新星般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扎实推进这一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党建如同强劲引擎,正为新兴领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精织组织网络,筑牢党建根基“四梁八柱”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建工作的坚实基石。新兴领域组织形态灵活多变、运行模式新颖独特、人员流动性大,这给党组织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成为当务之急。建立常态化的摸排机制至关重要。借助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平台,对新兴领域内的组织和党员情况进行动态掌握,精准绘制“党建地图”,消除组织覆盖的“盲区”,扩大党建工作的“版图”。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灵活采用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挂靠组建等多种模式,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兴组织都能建立党组织。同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兜底”作用,构建起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紧密结合、条块联动、责任明晰的组织领导体系。

党组织建设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是关键环节,通过内部选拔、外部选派、公开选聘等途径,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此外,要切实保障活动经费和场地,落实税前列支、党费返还等政策,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让党组织在新兴领域中真正“活”起来、“强”起来。

创新工作模式,打造服务凝聚“暖心磁场”

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必须紧密贴合其发展规律和群体特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服务是凝聚人心的“法宝”,要聚焦新就业群体在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障覆盖、职业发展规划、生活便利提供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暖心矩阵”。在线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商超等场所,建设“暖新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平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休憩、应急等贴心服务,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线上,开发应用小程序,集成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功能,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激发新兴领域党员的内生动力。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活动,鼓励党员在技术攻关、优质服务、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担任“移动网格员”“民情信息员”,参与社区巡防、文明宣传、应急预警等基层治理工作,将他们的职业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完善保障机制,奏响协同发展“和谐乐章”

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迈向新台阶,完善工作机制是重要保障。要构建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凝聚各方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地方党委负总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属地党组织兜底管理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探索党组织有效参与新兴领域组织重大决策、服务改革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组织党员开展技术革新、项目攻关、建言献策等活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导新兴领域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共同富裕等事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强化队伍培育机制,为党建工作注入源头活水。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激励关怀机制,增强党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党建赋能,让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我们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精织组织网络、创新工作模式、完善保障机制,让党建的光芒照亮新兴领域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强大力量。(资溪县高阜镇政府:杨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