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菊香漫沃野,绘就“金色”振兴图
发布时间:2025-11-14 09:16: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深秋的尧乡大地,一片片金色宝石点缀山野。在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尚合、永丰、双西湖村的田野间,连绵的菊花开得正盛,如织锦铺展,微风拂过,花浪轻涌。花田间,菊农与党员志愿者协同作业,熟练收割、脱花、分捡打包、装车……,勾勒出一幅产兴人和的乡村新画卷。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这片金色花海,不仅是生态美景,更是尧渡镇推动土地复耕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2025年镇级六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菊花种植项目已建成标准化基地,为闲置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可持续路径。
“过去这片地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如今菊花长势特别好,亩均纯收益预计超过1500元!”尚合村党支部书记徐伟站在田埂上,望着丰收的菊田激动地说道。菊花因其耐贫瘠、投入低、回报周期短的特性,成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激活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金钥”。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背后,是一条从种植到展销的完整产业链。尧渡镇依托“政企协同+标准引领”机制,与东至天域东篱产业园有限公司签订标准化种植协议,构建“统一种苗供应—全程技术支撑—保底价收购”的全链闭环体系。“我们通过订单农业化解市场风险,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品质管控,让村集体能够专注生产,稳定增收。”尧渡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袁蕾表示。
菊花不仅在田间灿烂,更在产业链上绽放多元价值。在大庄村金丝皇菊基地,鲜花经采收、摊晾、烘干等初加工环节,转化为菊花茶、药用原料等产品,亩产干花约150斤,综合效益突破5000元。产品依托企业渠道销往黄山、亳州等中药材与茶饮市场,形成“以销定产、产销联动”的良性循环。
文化赋能与农旅融合也为菊花产业注入新活力。11月7日,东篱湖菊花博览园再次开园,以“承东篱文脉、兴东至菊韵”为主题,打造菊径巡幽、陶公光影长廊等19处沉浸式体验节点,融合观景、品茶、文创、研学等多重功能,推动“陶渊明+菊花”文化IP向消费场景转化。活动期间,游客量持续攀升,菊香市集、一镇一品展区等有效带动全域农产品销售与品牌曝光,以“观菊、品菊、穿菊、玩菊”多元体验为主线,让菊文化“联结”乡土人文。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联农带农。大庄村村民王秀琴在基地参与采菊,日收入达80元。“我们常年聘用本地劳动力,年用工支出超10万元,菊花产业已成为村民就近就业的重要渠道。”基地负责人王翔表示。一朵花,激活一方就业;一片菊,带动一村增收。
菊以载道,产兴民富。从撂荒复垦到金菊满园,从单一种植到全链融合,尧渡镇以菊为媒,书写着“山水升金菊为媒”的振兴篇章,走出一条“美丽经济”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东至县将围绕菊花产业推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体系化、发展绿色化升级。在加工环节强化政企合作,研发菊花精深加工产品;在文旅层面推动菊博园数字化提升,建设菊花主题博物馆;在科研端加快菊花研究院实体化运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生态。一朵菊花的旅程,正从田间走向世界。
(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人民政府:王超、亢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