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包里“缝”非遗,垃圾分类“袋”回家
发布时间:2025-11-14 15:07: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邻里情谊,同时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社区生活,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景溪社区精心策划了一场“手作竹节包+垃圾分类宣传”主题活动,让居民在学习非遗乐趣的同时,把垃圾分类知识“缝”进生活“带”回家。

活动当天,三墩镇景溪社区的民生综合体内热闹非凡,居民们早早围坐在一起,一边唠家常,一边期待活动开启。活动伊始,垃圾分类志愿者周伟娟先以“环保”为切入点,结合竹节包“手工制作、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向大家普及垃圾分类小知识:“咱们今天做的竹节包能反复用,就像‘可回收物’一样有价值,平时扔垃圾时把纸壳、塑料瓶分好类,也是为环保出份力。”随后,她才详细讲解竹节包制作流程——从走针技巧到缝合要点,再到如何巧妙搭配布料颜色,每一步都耐心示范,居民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记下垃圾分类小技巧。

动手制作环节,邻里间的互助氛围格外浓厚。针法娴熟的居民主动帮新手穿针引线,还不忘分享垃圾分类经验:“我家孙子现在都会把废电池放进‘有害垃圾’桶,你们也可以在包上缝个小标签,提醒自己分好类。”稍显生疏的居民在指导下逐渐找到手感,还会指着布料图案讨论:“这个绿色布料适合当‘易腐垃圾’分类标记,那个蓝色的可以做‘可回收物’标志。”家住景溪北苑的阮阿姨一边缝包一边感慨:“既能学非遗手艺,又能记垃圾分类知识,还能和邻居聊天,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

经过一番忙碌,一个个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竹节包新鲜“出炉”,有的居民还特意在包上绣了“可回收物”“易腐垃圾”等简易字样,让竹节包成为了随身“垃圾分类提醒袋”。家住景溪南苑的杨叔叔举着自己的作品笑得开心:“以前总搞不清垃圾怎么分,今天做包的时候记住了不少知识,以后买菜、逛街就用这个包,既环保又能提醒自己分类!”

此次活动,不仅让非遗文化走进居民日常生活,更让垃圾分类理念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融入社区。三墩镇景溪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传统文化+垃圾分类知识”的活动模式宣传垃圾分类,让居民在丰富精神文化的同时,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共同营造和谐、环保的社区环境。(三墩镇:程利菊、刘宇、许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