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奏响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发布时间:2025-11-17 10:25: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一伟大征程中,党建宛如明亮的灯塔,照亮前行道路;又似强劲的引擎,驱动乡村巨轮破浪前行。党员干部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在产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实现蓬勃发展。
党建赋能产业,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充满活力。党建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穿针引线、凝聚合力的关键作用。基层党组织应成为产业发展的“智囊团”。党员干部深入调研本地资源,挖掘特色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为乡村产业精准定位。比如,有的山区村庄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有的沿海村庄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党组织积极牵线搭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党组织要发挥“粘合剂”的作用,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产业合力。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在合作社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分享市场信息,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销售中的难题。例如,某水果种植合作社,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不仅提高了水果品质,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党建还能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鼓励党员干部和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带来新的理念和模式。一些地方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开展电商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网络营销技能,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党建凝聚文化,铸就乡村精神“新脊梁”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承载着乡愁记忆,凝聚着精神力量。党建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肩负着传承、创新和引领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要成为乡村文化的“守护者”。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保护传统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等方式,让乡村文化得以保存和展示。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党建还能为乡村文化注入时代内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党组织的引导下,乡村逐渐形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劳致富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党建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一些具有红色文化资源的村庄,通过党建引领,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既传承了红色基因,又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党建守护生态,绘就乡村美丽“新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党建在乡村生态保护中发挥着监督、引导和推动的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生态保护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设立环保监督岗,党员干部轮流值班,对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转运站等。党建引导村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鼓励村民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种植、养殖技术。此外,党建推动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结合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打造生态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些山区村庄通过党建引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生态为韵,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资溪县石峡林场:邓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