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蜀河镇:千年古镇的“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11-17 15:14: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汉江碧波奔流,古镇“红”潮涌动。蜀河,北倚巍峨秦岭,南枕苍翠巴山,蜀汉二水澄如明镜、柔若白练,秦风楚韵雄如岱岳、浩若烟海。这里不仅有亿年岁月雕琢朝阳古洞,更有巧夺天工造就黄州会馆。然而,在这片北连关陇陕豫、南扼湘鄂川渝的山水中,除了能觅得只此青绿外,还藏着一股刚毅炽热的红色力量,是蜀河大地的最生动注脚和鲜明底色。

(蜀河镇全貌)

红色,文旅融合的传承亮色

光阴荏苒,这座“汉江小都会”血脉深处的“红色基因”也薪火相承,于古今辉映间愈发生生不息。

是赓续血脉的精神认同。通过深挖上关县人民民主政府旧址和钟少庙战斗遗址,蜀河镇系统搭建红色文化框架、全面修缮复原战斗场景、营造沉浸教育体验氛围,让“沉睡”的红色历史“活”起来。在一系列努力下,城南书院(项鸿国旧居)、蜀河电报局等一批具有锤炼初心、传承使命意义的景点相继完成战斗实物展陈、革命图文上墙,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既感受历史温度,也触摸红色脉络。正如那句经久流传的“鸿国献身求解放、后人缅怀当立志”的烈士碑文滋养蜀河人品格一样,在成风间化人,于无声中润物,为古镇千年文化根脉注入红色精神内核。

是红色旅游的内在驱动。按照“党建领航+红色教育+文旅赋能”模式,蜀河镇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汉江风光、非遗民俗深度融合,让蜀河之美起于山水灵秀,也在人文熏陶中绽放芳华。中秋国庆期间,蜀河镇组织沿街商铺、道路景点悉数挂上国旗,200余面五星红旗与青山相映、与碧水共舞,与“武装起来抗战到底”“十万青年十万军”等30余条革命标语共同组成了红色“海洋”。同时,基于三横九纵的街区风貌,组织镇机关党员扮演红军,创设“战前动员-赤子报国-巷战攻坚-庆功联欢”完整游览闭环,推出“投壶破敌”“翻牌寻踪”“战士训练营”等主题游戏,依托电报局精心设计“电报解码”“纸上突围”“重走长征路”等体验活动,上演《姐妹喜晒战备粮》《旗开得胜》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舞台演出,不仅回望历史,也增加趣味性、互动性和群众性,更在延续记忆中实现文旅富民。据统计,十月双节期间,蜀河共接待游客77.5万人,旅游收入达到3694万元,这独属的蜀河“红”,足以说明古镇的浪漫和热忱。

(古镇青砖下,革命标语熠熠生辉)

是志愿服务的身份标签。“红马甲们”是连接游客与古镇的“暖心纽带”,也是这座城镇最好的“名片广告”。无论是陕西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培训活动中贴心指引,还是“太极跑·好运到”自行车越野赛中全程护航,无论是骡马古道步道入口路线咨询,还是黄州会馆的文化讲解,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都是藏在这风景中的最美亮色。在党组织引导定向的同时,蜀河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整合机关干部、返乡青年以及文化传承人等力量,形成“党委政府统筹、镇村干部垂范、社会广泛参与”的志愿格局,力求服务更走心暖心,游客更放心舒心。现今,蜀河志愿队伍愈发壮大,24支服务队、357名志愿者保障大型文旅活动共计12余次。服务内容也日渐拓展,涵盖文明劝导、环境清理等149个,累计服务时数达2906小时,来蜀的更多“头回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成为了“回头客”,实现了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助力文旅兴。

红色,攻坚克难的战斗本色

如果说,民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常事,那么,干部为民服务就要知冷知热吃苦品辣暖万家。蜀河镇这抹一脉相传的“红”,是洪流逆行的背影、是向险前行的脚步、是为民力行的回应,指引着一代代蜀河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

比如,闻“汛”而动,筑牢安全防线。蜀河之水并非总是温顺,其也有桀骜不驯的一面,杨泗庙下,所镌的明朝万历年间洪峰水位线石刻便可窥见这千年水殇。如今,河岸百姓再无水患之忧,只因背后有全体党员干部“洪水进而人不退”的使命担当。今年汛期以来,蜀河镇慎始如终守安全底线,在汉江入库流量几番接近万立方米每秒的紧要关头,组织汛情会商17次,88名防汛责任人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逐户动员70余家临街商铺安全转移,10次成功守住洪水不上街堤,累计1024名转移群众被妥善安置,交出了“零伤亡”的防汛“答卷”。洪峰过境后,水浸淤积,满目狼藉。镇村干部以及志愿者组成清扫队,第一时间投入到清淤排障当中,践行“洪水退去人依然不退”的矢志坚守。几回回潮退人进、几回回人进淤清,大家挥洒汗水如画,泥浆溅面为妆,铲锹破污声似排山倒海、扶水冲浊势同愚公移山,让停车场、菜市场以及公共道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地清、垢涤、物澈、畅通、颜复还,让洪流进时,党旗更红;让淤泥净时,民心更暖。

又如,闻“难”而上,推动古镇蝶变。蜀河的发展史,从来都是一部攻坚克难史。近年来,蜀河镇量力而行谋长远规划,顺应当下实际全力而为,推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量质齐升。通过“加法补短板、减法去冗余、乘法提能级”,古镇正在精雕细琢中焕新。两馆广场气势恢宏,尽显大气磅礴;江西馆布展巧思独具,蕴藏岁月史书;城南书院重现古韵,书香漫透街巷,外立面改造褪去斑驳、集镇道路硬化美化升级,让目之所及皆是风景,以崭新的姿态赢八方来客。另一方面,阳光民宿扩容升级、研学基地开门纳客、河堤停车场、文图两馆等54个项目接续落地,万吨蔬菜基地、万头生猪养殖、千亩烟草种植和百亩稻蛙种养次第铺展,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持续刷新“进度条”,愈发迷人。如今的蜀河,既守住了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也筑牢了产业发展的“骨与脉”,名副其实、民富镇兴“旬阳东部中心镇”画卷正在秦巴汉水中徐徐展开。

再如,闻“需”而行,回应民生期盼。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员干部的攻坚方向,今日之蜀河,依然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续写温情。老百姓的出行问题一直是蜀河的“心头大事”,近5年来累计实施通村组道路14.58公里,闾关大桥沟通一河两岸,S318过境公路即将畅通无阻,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蜀河人的日常。东部医疗服务副中心顺利竣工,大东沟、祝家等15个村级公有产权卫生室投入使用,组建家庭医生签约队伍26支,医疗服务逐步完成了从“有”到“优”的转变,“看病不出镇”逐步变为现实。离开了“民声”,“民生”就无从谈起。蜀河镇深入开展“五个群众”行动,不只坐在办公室看统计报表、等群众来访,也走进千家万户,在田间地头里听百姓言,让心中念着群众的柴米油盐、脑中谋着群众的安危冷暖、眼里看到群众的喜怒哀乐、手上记着群众的急难愁盼。今年以来,全镇干部以“院坝会”“板凳会”等家访形式入户2000余次,115件矛盾隐患及时化解,既做到了心中有“数”摸清民情,又做到了心中有“术”破解难题,真正让红色担当浸润在衣食住行的期盼里、家长里短的烟火中。

(干部入户解民忧)

红色,乡村振兴的实干底色

围绕“‘纵横’交织为党建赋能、‘点面’结合提产业实效、‘上下’同步汇民心共识”思路,蜀河镇深入推进“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建设,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点亮了乡村振兴版图。

实现了全域党建“路径”。为进一步将大事发现在早、小事化解在实、烦心事处置在细,蜀河社区在原有网格化的基础上,以楼间单元为支撑建立党小组,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架构,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最末梢、全角落。“群雁”齐飞更需“头雁”领航,社区党委的“火车头”作用同样明显,不少党员是独当一面的带头人。“有事就找支部张书记”成为群众遇到问题时最放心信任的好路子。海朋菊创办的“海朋菊会客厅”,让邻里告别争执、重拾和睦,“海女娃儿”的称呼传遍街巷。正是在这些“带头的人、专业的人、所有的人”共同努力下,问题快速解决、纠纷现场调处、风险及时消除成为了常态,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平安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打通了服务“最后一米”。龙头嘴社区是蜀河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正抓紧打造“支部坚强得民心、干群给力暖民心、就业多元安民心、文明实践润民心、社区和美聚民心”的“五心”社区,让群众完成从故土难离到异乡嵌入,从属地共生到安居乐业的转变。社区党支部在严格落实“双向三线”动态监测帮扶的基础上,常态化完善民生民情实事清单,通过修缮便民市场、集合快递物流、污水管网改造等“小切口”补写“买东买西”、“小修小补”等民生“大文章”,让一门一户的烟火气息更浓;通过上级补一点、社区拿一点、子女出一点,高标准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以及小餐桌、小课堂等“六小工程”,让一老一小的幸福成色更足;聚焦“稳得住、可就业、快融入、能致富”目标,引入安康几维鸟、迪士尼阳坤毛绒玩具厂等企业,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群众月均增收4000余元,让一家一业的生活质感更优,行之有效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

(阳坤玩具社区工厂)

解锁了产业致富“密码”。百亩藕塘荷韵,千里沃野旖旎,三官社区尽显婉约柔美的江南韵味。该社区党支部锚定“古镇后花园”的精准定位,坚持“农林牧立体种养、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方向,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建成了85亩观光藕田、135亩藕田养鱼、150亩林果粮油、1.2万平方米生态大棚的基础上,又相继建成了果园采摘步道、粉条加工厂、香油厂和研学基地,形成了“以田园为载体,观光休闲为重心,农业互动为延伸,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支撑”的现代特色产业园区。如今,党支部提劲领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已融入在社区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之中,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多年超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00元,和美乡村之姿已具雏形。

(从高空俯瞰三官农文旅示范园)

汉江涌、薪火传,古镇青石板上,红色印记绵延。这“红”,早已融入蜀河发展的每一步,成为其走的更稳、行的更远的最强大底气。而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的人们,也将继续谱写更多的新时代红色故事,让红色荣光映照山河、熠熠生辉。

(图文供稿:旬阳市蜀河镇人民政府党建办、秦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