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连中外 实干筑共赢——中老铁路的“黄金效应”与中国担当

发布时间:2025-11-18 14:55: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澜沧江—湄公河两岸的崇山峻岭间,一条钢铁巨龙蜿蜒穿梭,将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紧密相连。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不仅改变了沿线民众的出行方式,更以看得见的“黄金效应”,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合作的典范,彰显着中国与伙伴国家互利共赢的实干担当。

中老铁路的“黄金效应”,首先体现在实打实的经济联动上。从老挝的香蕉、龙眼通过冷链专列直达中国市场,到中国的机械装备、电子器件高效运往东南亚,这条铁路打破了地理阻隔造成的物流瓶颈。曾经需要数周的陆路运输,如今只需3天便可抵达,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贸易效率显著提升。在老挝万象南站,集装箱吞吐量持续攀升,不仅带动了当地仓储、物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沿线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这种“一线通、百业兴”的生动实践,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核心要义的鲜活注脚,让跨境贸易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让互利共赢的种子在铁轨延伸之处生根结果。

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入,让中老铁路的“黄金效应”更具可持续性。铁路沿线穿越多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建设者们创新采用“以桥代路”“隧道穿越”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沿线设置的野生动物通道,让亚洲象、孔雀等珍稀物种自由迁徙;采用的节能环保技术,使列车能耗较传统铁路大幅降低,实现了“零排放”运营。这条“绿色铁路”用实际行动证明,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可以并行不悖,发展经济与守护家园能够相得益彰。

技术输出背后的责任担当,让中老铁路成为连接中外的“技术纽带”。从高寒山区的桥梁建设到复杂地质的隧道施工,从列车制造到信号系统调试,中老铁路集中国铁路技术之大成,将成熟可靠的标准体系、建造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老挝。中方不仅帮助老挝培养了大批铁路技术和管理人才,更通过技术转移推动当地自主发展能力提升。如今,老挝铁路工人已能独立完成列车检修、调度指挥等关键工作,这条铁路真正成为“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和“用得上的技术平台”。这种注重能力建设的技术合作,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开阔胸襟。

中老铁路这条跨越山河的钢铁动脉,正以其独特的“黄金效应”,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与各国携手发展的真诚愿望,书写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崭新篇章。(李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