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化,旧厂焕新!中建八局匠心铸造现代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11-20 14:44: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日,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的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新院区改造项目圆满落成。该项目成功将一座旧工业厂房创新性改造为集“中医药诊疗、疫病防治、制剂研发及科研转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中医特色医院。项目的建成,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典范之作,更是中建八局以科技质量为引领,在复杂医疗建筑领域的一次实力彰显,为赣江新区乃至江西省的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八局动力”。

以科技质量重塑工业厂房的“医疗灵魂”

将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改造为编制床位350张的现代化中医院,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突破原有结构的限制,满足医疗建筑在功能流线、感染控制、环境舒适度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中建八局科技质量团队从一开始就将精细化设计、数字化建造和全过程质量管控置于核心位置。

面对工业厂房原有的结构体系,项目团队通过BIM技术进行结构复核与有限元模拟分析,实施了精准的加固方案,确保了在新增医疗荷载下建筑的绝对安全与抗震稳定性。同时,团队以“寸土必争”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成功将原厂房4.1米的局限层高,通过局部拆除结构梁板,打造出开阔的通高大厅,彻底改善了就医环境的舒适度与空间感。

针对中医院感控的至高要求,项目严格遵循“三区两通道”标准。设计团队利用BIM模型进行气流模拟与动线分析,通过物理隔断与负压通风系统,科学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独立的医护、患者及污物通道,从设计源头杜绝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手术室采用的“三区三通道”设计,更是将感染控制精度提升至全新高度。

BIM技术全程赋能,打造数字化建造典范

在本项目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项目管理的“中枢大脑”,是实现科技质量目标的关键引擎。

前置化管线综合,实现“零碰撞”施工:项目将机电管线综合设计全面前置,通过BIM技术的深度碰撞检测,在虚拟空间中提前发现并解决了95%以上的管线冲突问题,避免了施工阶段的返工与拆改,直接节省工期达15天,实现了高效建造。项目构建的BIM模型并非竣工即止,而是承载了完整的设备参数、运维信息,可无缝对接到医院的后期运维管理平台,为洪都中医院打造“智慧医院”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基于BIM模型对原有机电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实现了设备的精准利旧与优化改造,不仅显著降低了改造成本,更提升了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是绿色可持续建造理念的生动实践。

设计管理引领,铸就医疗精品工程

中建八局将设计管理视为打造精品工程的“隐形引擎”,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确保设计意图完美转化为实体品质。建立从深化设计到现场施工的全程协同机制,推行“问题清单”跟踪与闭环管理,确保了装修、医疗工艺与机电专业的无缝对接。派驻专业设计人员驻场,第一时间解决技术冲突,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同时,公司级定期巡场检查,从宏观层面把控院感分区、材料工艺等关键质量节点,确保工程“一次成优”。

科技成果丰硕,树立行业改造新标杆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中建八局科技质量团队成功凝练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厂房医疗化改造技术体系”。项目累计荣获6项国家专利、5篇高水平期刊论文及3项QC成果(含1项国家级QC成果),并以“样板引路”“日巡查、周复盘”等精益管理手段,将质量意识深植于每一道工序,最终实现了品质与效率的双赢。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新院区的成功改造,是中建八局以科技创新驱动、以质量管理护航的又一典范力作。未来,中建八局将继续秉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发挥其在设计、科技与施工管理上的全产业链优势,为更多医疗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贡献智慧和力量,用心守护人民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