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筑通途 铁脉奔腾映初心
从CR450动车组划破天际的呼啸,到绿色供能铁路输送的清洁电能;从12306系统的智慧便捷,到乡村振兴路上的货运专列,中国铁路正以科技创新为笔、民生需求为墨,在神州大地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一条条延伸的铁轨,既是技术突破的轨迹,更是初心使命的见证。
科技创新是铁路领跑世界的核心密码。CR450动车组样车以试验时速453公里、能耗下降20%的硬核指标,将我国高铁技术推向新高度。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中国铁路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攻克牵引系统、制动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技术体系。在沪渝蓉沿江高铁建设现场,世界最大直径盾构机“领航号”携九大智能建造技术掘进,让过江不减速的梦想照进现实;哈大高铁用耐低温技术打破高寒禁区,累计发送旅客超10亿人次,印证了中国铁路技术的可靠性。这些突破背后,是铁路科技创新联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体制优势,更是新型举国体制赋能发展的生动实践。
绿色转型为铁路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我国首条绿色供能铁路的正式投运,创新性实现光伏、储能与牵引供电系统的协同运作,每年可提供740万度“零碳”电能,节约标准煤约2200吨。这种“发电-供能-储能”的循环模式,不仅为“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新路径,更探索出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方案。从智能重载列车的能效提升,到客站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铁路系统正以全链条低碳转型,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内涵。
民生导向是铁路发展的根本立场。2025年10月全面推行的铁路电子发票,让全球最大票务系统的服务边界持续拓展,单杏花团队打造的12306系统成为科技惠民的典范。在乡村振兴战场,铁路“农文旅+”模式覆盖15个省区市21个县,打造300多个特色产品品牌,“和田金火车”“栾川印象”等帮扶品牌让乡村好物走向全国。西渝高铁的加速建设,不仅将缩短区域时空距离,更将为特色农产品外销搭建快速通道。前三季度117.2亿元的净利润与客运量历史新高的双重佳绩,印证了铁路在服务民生中实现的价值跃升。
从雅万高铁的“中国标准”出海,到UIC国际标准的中国主导;从雪域高原的复兴号,到沿海地区的抗台风线路,中国铁路的每一步跨越都连着国家战略、牵着民生福祉。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中国铁路必将继续以创新为翼、以民生为基,让铁轨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流动的中国”更具活力与温度,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王化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