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

建强村级后备军 激活振兴“一池春水”

时间:2025-11-2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加强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工程,更是村级换届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保障。当前,部分农村面临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能力不足等挑战,亟需以系统思维破解“选人难、育人弱、用人慢”问题,把后备力量锻造为换届“后备军”、发展“生力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拓宽渠道“选好苗”,夯实人才储备根基。破解村级组织“人难选”困局,需打破地域、行业、身份限制,广开进贤之路。要向内挖潜,聚焦本土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通过组织考察、群众推荐、专项测评等方式,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好苗子”纳入视野。要向外借力,实施“归雁计划”“能人回引”等工程,依托党组织、商会等平台链接资源,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返乡创业、任职。选人重在精准,需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确保后备队伍结构优、素质强、活力足。

精准培育“墩好苗”,淬炼实战硬核本领。后备力量培养绝非“一备了之”,需杜绝“重选轻育”倾向,构建常态化、实战化培育体系。推行“导师领航”计划,由乡镇干部、优秀村支书与后备人才结对,通过案例教学、田间课堂、跟班锻炼等方式传经验、教方法、带作风。搭建“试岗练兵”平台,有计划安排后备力量参与产业发展、矛盾调解、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列席村“两委”会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压担子、长才干。创新培训模式,依托“乡村振兴大讲堂”“擂台比武”等载体,邀请专家授课、典型示范,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建立“成长档案”,实现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大胆使用“扶上马”,畅通成长进步阶梯。“备”是基础,“用”是关键。需破除论资排辈观念,健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在村“两委”职位空缺时及时补位,通过项目负责、岗位锻炼等方式让其挑大梁、当主角。强化考核激励,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参与村级事务、服务群众成效与评先树优、绩效奖励挂钩,激发干事热情。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其放开手脚、创新实干,真正让后备力量“上有盼头、干有劲头”,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庞亚琦)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