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洁履职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毛细血管”,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2025年3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基层干部划定履职红线,为乡村治理注入清风正气。在乡村振兴纵深推进的今天,唯有筑牢基层干部廉洁防线,才能夯实执政根基、激活发展动能,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廉洁履职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压舱石”。基层干部身处党群联系的前沿,其言行举止直接关乎群众对党的信任。从乡镇干部到村“两委”成员,从驻村第一书记到集体经济管理者,他们手中的“小微权力”连着民生福祉。若廉洁防线失守,惠农资金可能沦为“唐僧肉”,集体资产可能变成“私产”,最终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规定》明确权力边界,正是通过规范履职行为,让政策执行不偏不倚,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凝聚起党心民心的强大合力。
廉洁履职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动力源”。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项目、人才的支撑,而廉洁的政务环境是资源集聚的前提。个别基层干部搞“雁过拔毛”,企业审批要“茶水费”,项目验收需“红包”,不仅抬高了发展成本,更吓跑了投资主体。《规定》严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四议两公开”标准化落地,让产业扶持标准、资金流向等信息阳光透明。浙江某村通过干部廉洁承诺公示,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增收的实践,印证了廉洁方能聚人气、兴产业。
当前,基层“蝇贪蚁腐”仍有发生,征地拆迁暗箱操作、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等问题,损害着群众利益。破解这些难题,需以《规定》为遵循,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立体防线。要强化监督震慑,将纪检监察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对侵占群众利益的行为露头就打;要扎紧制度笼子,依托数字化平台公示村级事务,让每笔资金可追溯、每个项目可倒查;要厚植廉洁文化,将廉洁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用身边案例敲响警钟。
“政者,正也。”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底色,是乡村振兴的亮色。《规定》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唯有将制度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才能让清风正气充盈乡村大地。从贵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资金规范管理,到浙江乡村的创业环境优化,廉洁履职正在为乡村发展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不是一日之功,廉洁建设永远在路上。以《规定》为标尺,让基层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清正廉洁的作风服务群众,以干净干事的担当推动发展,我们必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亿万农民,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乡村根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任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