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明教授预测2019:5G将威胁电视收视,能整合资源才是英雄

发布时间:2019-02-18 12:58:14 | 来源:“广电独家”微信公号 | 作者:林沛 | 责任编辑:胡俊

文 |「广电独家」林沛

在互联网时代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如果在逻辑中没有整合、没有连接、没有对于外部资源的开放或者半开放性,你一定是传统的,你的日子一定是越来越难的。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随着5G商用叩关,媒介传播将面临重大变局。「广电独家」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请他对2019年的大趋势作出预判。

「广电独家」:请您预测一下2019年传播格局上的新变化及行业趋势?

喻国明:第一,5G商用会大大加强移动端的效能,对电视收视产生威胁,因为它可以让内容在更高的维度上传播。现在常说的小屏大屏之分,到5G商用来临时,可能会被完全弥合甚至超越,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过去我们常说说“俯视媒介”和“仰视媒介”,即仰着看的媒介和低头看的媒介。过去我们说“俯视媒介”(小屏)很多是资讯传播,无法形成享受型的、欣赏型的感受。但是随着屏越来越大、表现力越来越强,两者之间的分别,或者说传统电视与互联网视频之间的区隔,已经越来越小了。

过去我们讲“仰视媒介”(大屏)的一个巨大优势是客厅环境,在这种大家其乐融融在一起的公共区间里,电视大屏有其传播优势,但这在当今已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现在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可是对私人空间中的逃避、发泄、解压等个性化的消费越发感兴趣,客厅的功能实际上已经被消减。即使看电视,也越来越多地变成个人电视,而不是大家一起看的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电视。

第二,短视频仍然有下一个突破空间。首先,短视频会逐渐产生价值生产链条,从个体尝试者向组织化演进,出现类似于孵化器式的机构对现有资源来专业化梳理,使制作能力和内容分销都更加集群化、集约化,也使短视频的表达以及市场影响力都有明显的提升,并带动市场空间的进一步增长。

其次,过去短视频更大程度上表现的是一种个体兴趣,后来开始表现群体性,再往后是否就要往社会性走了?这是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过去短视频对主流新闻的表达、对主流价值观的承载是不足的,但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主流机构都开始进驻其中。一旦短视频成为主流的表达方式,就会在议程设置、社会地位赋予方面展现新的能力。

第三,VLOG(视频播客)势头迅猛,但不会取代短视频。VLOG不具备升维要素,它不是基于技术升维的新产品,还不能对短视频构成俯视。它最多是在与短视频对立伴生的关系下强势崛起的一个成员,或许会后来居上成为“现象级”,但完成对短视频的覆盖不太可能。

在5G普及的情况下,这种升维可能会到来。建立一种场景,场景可以分享,甚至可以建立一种虚拟现实跟真实之间无缝的介入,这就是一种升维的表达形式,一定会对相当多的互联网产品有替代性。5G的成熟促进传播速度加快,沉浸感方面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VR或其他升维产品就有可能从想象型概念变成现实型概念,只不过人们还在等待这样一个技术节点出现而已。

在研究媒介传播趋势时要注意一点:技术逻辑、资本逻辑和政治逻辑不能混为一谈。几年前有人说过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去适应互联网,为什么不能让互联网来适应我们呢?”这句话如果按照技术逻辑来说简直就是昏话,是属于不思进取的一种妄言,所以当时在网上受到了极大的嘲弄。

但是到今天,你可能会举出这个例子来说,连今日头条都要做党媒算法了,这不就是符合技术逻辑互联网在适应我们吗?这就是用政治逻辑来解释技术逻辑,它们实际上是两回事。

「广电独家」:近几年来,直播、短视频轮番上阵,一轮一轮地形成“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景观,新传播样式层出不穷,兴起和衰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您看来,怎样才能把握住这其中的规律?

喻国明:就像你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之所以其兴也勃,是因为触达到了人们的某些诉求。但是为什么其亡也忽呢?是因为有更好的方式在高效地替代它,使它的生存价值不存在。

比如说博客和后来的微博,再到今天的视频VLOG。如果这种传播方式内在的东西没有被覆盖,它一定有存在的价值,但如果它被覆盖了,那就真的死掉了。就像有人说,你如果还在人的记忆和话语当中,你就还活着;如果一个人哪怕还活着,已经再也没有人提到你了,你其实就已经在这个社会上不存在了。

再进一步说,我们对于今天的媒介要做一个新的定义了。这种定义不是按照过去的物理性质的定义,比如纸媒、电子媒介等等。现在互联网更加深入到人们的个性本身,使人们的欲望、情绪,以及并非物理介质而是属于心理质素的某种诉求搭载在今天的媒介上,通过不同的媒介加以实现,可能更大程度上成为一种个性特征的延伸和交流。

有些人需要展示,有些人需要体验,有些人就是完成对自己的想象。人们有社交的需求,也有寻求孤独、安静、独立空间的需求;有时想主动做点事,有时就是希望被动地像一个“沙发土豆”一样等着人来安抚,都是基于不同的心理诉求。因此对媒介的认知,会更趋向于某种对人内在心智的研究。

将媒介重新定义、重新划分,各种各样的媒介形式、传播形式才能得到更好的认知。无论是直播、短视频还是各种媒介,讲的都是人们在什么样的观念下使用这个媒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到这个媒介。如果把人们的主观诉求和媒介使用联系在一起,会形成一个解读的通路,以便我们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一些媒介能够成长起来,为什么某些媒介衰落下来,成长和衰落的内在动因在哪里。

「广电独家」:2018年,在新媒体领域,监管机构大力打击点击数据漏洞,有的视频网站推出了自己独立的数据体系。对于网络数据新标准的制定,您认为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喻国明:网络数据的计量方式一定需要有所创新,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好的数据(计量方式)不是靠一家公司来做的,而应该由第三方来做。而且必须明确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指标数据都不可能是完整准确并能够代表所有市场价值的,只不过一定要有一个相对来说被共同体认可的基础性数据。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比如说一个国家的社会人文发展状况可以有无数指标来框定,但联合国的社会人文发展指标就5个。这5个指标你要批判的话,能指出无数的毛病来。但是第一,它的确可行。任何别的指标可能在美国可行,在欧洲可行,到非洲就不一定可行,没法进行国际比照,就不是在同一杆秤上进行衡量。第二,更重要一点是,虽然有这个缺陷那个缺陷,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它具有辨识度,具有可分性,具备基础性价值。

所以在网络视频市场中,如果苛求一点儿,每个指标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其问题。而我们必须首先要分清楚的是,有一些指标要作为参考性指标,有一些指标要作为主体性指标。

要进行指标分类:哪些东西是属于基础性的?哪些东西是属于提升型的?哪些是属于附加型的?哪些东西是属于节目自身质量判断的问题?哪些是属于对于投资、对于外界资本市场有价值的判断指标?要区分不同功能。有一些指标可能是对视频网站自己修正节目是有价值的,但对于别人判断没有多少价值。非要把一个内部指标变成外部指标,这没有价值。

「广电独家」:从统计数据看,其实2018年优爱腾的点击率整体在下降,甚至可以说并不亚于收视率的下降,长视频也面临着用户迁移问题,视频巨头纷纷“自救”。在您看来,这一趋势中有哪些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喻国明:擅长做长视频的,就让他去做长视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什么都能做得特别好。做报纸的非要说做视频也能做好,做广播也能做好,这是天才才能做到的事。

如果需要把长视频转化为短视频,一定要跟短视频专业团队进行外部合作,或者说内部的新成分增加。让一个善于做报纸的去养虾,能把虾养好吗?这不是一回事。这是像要求所谓的“全能记者”,事实上这是很荒唐的,这是对于专业的蔑视和不尊重。任何专业都是有高度的,不是说想学就能学得好的。

新闻教育培养全能人才的想法也是错的。永远都不要使一个人成为全能人才,这怎么可能?我明明是公鸡当中的战斗鸡,非让我去学游泳,我永远学不过一只普通的鸭子,这就是隔行如隔山。连这点知识都不懂的话,才会造成我们培养的人才从一开始要求就错了,目标就错了,逻辑就错了,所以你看能有成功的吗?现在有哪个人能说自己是全能记者?可能全世界有两三个这种特殊的例子,但是我们要解决的是95%以上的人的问题,而不是仅仅面向天才的教育。

在今天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个人包打天下,因为今天是一种全要素、全环节的竞争。没有人能够打拼到一切,合作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互联网就是靠连接和再连接形成新功能和新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如果在逻辑中没有整合、没有连接、没有对于外部资源的开放或者半开放性,你一定是传统的,你的日子一定是越来越难的,甚至要走向衰亡的。谁能整合更多资源并为我所用,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