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新车都

发布时间:2019-10-24 14:56:44 | 来源:中国日报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李培刚

10月23日上午,在武汉国际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来自全球近百名记者探访“5G+北斗高精度定位构建智慧交通网系统以及无人驾驶汽车。在汉获得首批路测牌照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RoboTaxi,首款融合5G远程驾驶技术的无人驾驶小巴Sharing-VAN,无人驾驶智慧物流平台Sharing Box,自动驾驶智能环卫清扫车..... 36辆各类型无人驾驶车辆一字排开,空前强大的阵容让记者们为之侧目。

一个月前,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在武汉诞生,打开了自动驾驶商用化的大门。在武汉之前,上海颁布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在武汉之后,长沙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始试运行,自动驾驶“中国方案”正在加速落地。

  尼泊尔新闻官在现场参观

毫秒级时延、厘米级定位

“逼疯”GPS立交桥是“小儿科”

以特斯拉为代表,传统的自动驾驶模式,靠的是车辆自身强大的探测感知和运算能力,而武汉正在构建一张由5G通信、北斗高精度定位,V2X技术和智慧新能源构成的智慧交通网。两种方案之间的最大鸿沟是5G技术的运用。一秒钟可以下载一部4K大片,这是人们对5G的普遍认知,其实是对5G技术的一种“误解”,5G真正的长处是场景应用:比如坐着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在家里享受远程医疗,动动手指就可以远距离给果树喷洒农药.....

目前的4G技术,会有几十毫秒的延时,可别小看这几十毫秒,对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可能意味着十几米的行驶距离,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而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所采用的5G技术,可将时延控制低于10ms并通过蜂窝式的通信方式,由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调度,构建真正的“交通大脑”。

  记者们聚焦东风Sharing-Van车

在现场记者亲自体验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全程路径可以提前设置,减速、刹车、转弯都由自动驾驶车自己操作,车行平稳,科技感十足。由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团队提供自主核心技术和算法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可以实现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同时,V2X车联网可以实现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包括识别高速运动的移动目标,车与车之间的快速双向通信;智能电网、分布式智能供能系统打破单一业态,将消费者转变成“产消者”。

“让GPS导航分不清东南西北的重庆网红黄桷湾立交桥如果在示范区内,导航完全不是问题,武汉示范区构建的‘交通大脑’,可以轻松知晓车辆位于立交桥的具体方位,规划出正确的行驶路线。”湖北移动项目经理郑晶说。

在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运营车辆的状态。

一切从“零”开始,

武汉经验将成为“样板和标杆”

尽管国内同类型测试区也采用了5G和V2X车联网技术,但武汉示范区是国内建成的首个真正基于大规模商用5G的车联网,通过5G可实现远程驾驶、车路协同,是5G真正进行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华为全球项目管理部智慧城市项目总监马林说,“武汉示范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未来其他城市想要效仿,武汉经验将成为样板和标杆。”

正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华为专门派出了一支30多人的工程师团队驻扎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日夜安装调试、核对海量数据,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确保数据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按计划如期投入使用。

作为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主要承建方,中移智行主要职责是确保“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能够百分百覆盖,而示范区整体面积大,道路、环境都比较复杂,有山有水,有桥洞有隧道,高精度定位覆盖率一度可以达到99%以上,但还是有不到1%的盲区。

为了找到盲点,中移智行组建了一支近八十人的研发团队,成立了十个专班,按照白天6组、晚上四组“连轴转”的工作方式,每天在示范区道路上来回检测,总共找到了七个盲点,通过架设路测设备等多种技术手段,终于补上1%的短板,实现高精度定位百分百覆盖。

截至目前,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期28公里的道路上,共架设了196根监控杆和1000多套各种监测设备,可以全领域、全天候监控所有进行测试的车辆,并将相关数据及时传回指挥调试中心。时下,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以构建智慧交通系统的硬核实力,为不同企业、不同车型打造多品牌、多车型、多主体共存的自动驾驶车辆示范试验生态圈,正张开双臂,以“零门槛”欢迎所有取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的企业前来进行测试、运营,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探讨自动驾驶的中国方案,推动中国下一代汽车产业真正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