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 光大银行苏州分行持续“碳”索新未来 奋力书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07-16 14:49: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作为金融国家队,中国光大银行苏州分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绿色发展大局,聚焦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协调、先立后破、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奋力书写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140.32亿元,较年初增加27.11亿元,增速23.95%。其中,节能环保类贷款余额较去年实现翻番,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增速较去年均超10%。

强化组织推动,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

该行着力打造分层分级分群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绿色业务支持政策,切实提升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有效性,大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将建设“绿色光大”融入全行发展战略,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光大新动能。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明确由分行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承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分行行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分行风险管理部。设立绿色金融工作组、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工作组、银行低碳转型工作组三个专业工作组,分别由公司金融部、风险管理部、办公室牵头业务发展。二是落实支持政策。制定并落实《中国光大银行苏州分行绿色金融工作方案》,在信贷审批上,对于绿色信贷项目,优先安排审批,针对重大项目,可走绿色通道;在规模保障上,给予绿色信贷倾斜支持,确保绿色信贷额度充足;在贷款定价上,给予差异化贷款FTP减点优惠支持;在资源激励上,针对绿色信贷等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建立了绩效考核、专项劳动竞赛等激励机制。

丰富金融服务“工具箱”,为“绿色”企业注入新动能

顺应绿色金融发展趋势,该行牢牢把握市场创新和扩容机遇,按照“投商行一体化”经营理念,全力探索创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多措并举,不断扩展绿色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

今年以来,该行先后落地了上市公司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购贷款项目、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城5号天然气收费收益权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绿色ABS、全国首单住房租赁绿色中票“苏州恒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利用信贷、并购、债券、票据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手段,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工具箱”,加大对数字能源、节能减碳等绿色金融产业金融支持力度。

在推动上市企业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该行还积极拓宽以上市企业为核心的下属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面,探索对能源产业的创新实践。分布式储能电站是近年来兴起的绿色环保项目,依靠小型分布式储能电站,利用电网峰谷差价来实现投资回报,提高经济效益。但因储能设备项目前期建设费用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且电站分布较广,企业需在各地开设项目子公司进行管理,资金周转面临一定压力。该行利用生态链项目的政策,为江苏某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量身制定项目专属方案,投放了期限为10年的分布式储能电站生态链项目贷款,为其下属公司的分布式储能电站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有效解决了核心企业统一融资管理及异地授信的问题,助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在新形势新发展背景下,数字技术快速迭代,正作为一种变革性力量,撬动着生产力迎来新一轮的“量变到质变”。当前,该行正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以科技赋能充分提升服务绿色金融“光大速度”,彰显“光大效率”。

一是加强绿色信贷分类管理,提升绿色信贷分类准确性。该行在信贷系统中上线了绿色融资标识自动化辅助识别工具和环境效益测算工具,加强绿色标识管理,提升绿色分类的准确性,助力绿色贷款高质量增长,并以绿色信贷带动环境效益提升的自动化测算,夯实了环境效益测算数据基础,为后续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环境信息统计、监测和披露提供系统化数据支持。二是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的赋能作用,服务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订单贷—国网e贷”是由光大银行总行根据国网供应商的订单场景与结算特点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该产品通过光大银行阳光供应链云平台可实现线上化获取供应商历史订单数据、变更回款账户、锁定融资订单等功能,助力国网供应商凭借国网订单即可获得便利融资。该行通过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围绕国网订单融资金融场景白名单开展精准营销,积极沟通解决行内授信、企业线上操作等环节遇到的问题,成功对江苏某电缆公司发放了订单融资,高效便捷的融资模式获得客户认可。

未来,光大银行苏州分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靠前站位、主动作为,在推进自身低碳运营的同时,抢抓市场机遇,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光大力量。(沈翌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