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自护•安全伴成长”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大邑县悦来镇社工站小组工作服务案例
发布时间:2024-08-22 09:34: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一、小组基本情况
1.小组名称:“青春我自护•安全伴成长”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2.小组性质:教育小组
3.服务对象:悦来镇辖区内6-12岁左右儿童
4.参与人数:每节10-15人
5.小组时间:2024年7月10日-2024年8月15日
二、背景
通过大邑县悦来镇社工站(益帮社工)前期走访了解到,悦来镇辖区内的大部分儿童接受的安全教育知识较为单一,基本是围绕防溺水,安全用电用火和禁毒方面的知识,然而,在面对如性侵、校园欺凌、防拐等更为复杂的安全问题时,儿童们往往缺乏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来进行有效自我保护。为了帮助悦来镇辖区内儿童提升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招募悦来镇辖区内10-15名儿童参与小组活动,通过班杜拉学习理论,采取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让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逐步提升小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三、理论分析
班杜拉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在此小组服务中将以班杜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观察学习法——即通过观察模范行为的方式,引导小组成员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技巧,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小组目标
1.总目标
帮助组员提升应对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提高组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2.分目标:
(1)围绕安全出行、防拐卖、防性侵、防校园霸凌四个方面开展;
(2)以理论+实践的方式相结合,让儿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3)80%的活动参加者对活动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参加社工组织的其他活动。
服务过程
场次:第一节
开展时间:2024年7月12日
小组主题: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
小组目标:组员与组员、组员与社工之前相互认识;拉进小组成员、社工之间的关系;告知小组活动的目标,帮助其提高对小组目标的认识;共同制定小组锲约,达成共识。
主要内容:通过破冰游戏引导组员进行自我介绍,打破陌生感;社工介绍小组的基本情况和目标;组员讨论形成小组契约。
场次:第二节
开展时间:2024年7月18日
小组主题:安全出行记心中
小组目标:向儿童普及安全出行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学习认识交通标识标牌;提高儿童安全出行的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主要内容:社工讲解相关知识,通过现场互动、模拟交通路口场景,通过“过马路”,帮助组员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
场次:第三节
开展时间:2024年7月24日
小组主题:骗子休想诱骗我
小组目标:学习掌握拐骗的识别方法、预防和应对技巧;场景模拟加深组员对儿童拐骗的印象,使组员提高警惕性。
主要内容:依托知识展板为组员讲解相关知识,通过互动游戏“回家奇遇记”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防拐知识的理解,锻炼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场次:第四节
开展时间:2024年8月1日
小组主题:远离性侵、护“苗”成长
小组目标:通过身体教育、青春期教育和防性侵教育等方式来帮助组员更好地树立对青春期正确的认识;学习应对以及防范性侵的知识和技巧;提高防性侵的安全意识。。
主要内容:社工为组员普及相关知识,通过身体认知道具,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拒绝他人不当触碰,模拟校园、网络、社会等环境实践防性侵技巧。
场次:第五节
开展时间:2024年8月7日
小组主题:勇敢说“NO”
小组目标:了解什么是校园霸凌;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学习应对校园霸凌的方式方法。
主要内容:通过展板为组员展示校园霸凌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模拟校园霸凌场景,让组员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利用趣味游戏道具,巩固学习成果。
场次:第六节
开展时间:2024年8月14日
小组主题:平安伴未来
小组目标:回顾小组历程及收获;处理离别情绪。
主要内容:带领组员回顾小组历程,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共同成长,通过互动游戏处理离别情绪。
六、小组评估
(一)过程评估
1、开始阶段(第1节)服务对象的参与:组员们都很热情,由于和社工还没有完全熟悉,有些组员仍然表现得有些拘谨,但是对小组的开展内容和形式也充满期待和好奇,希望与其他组员和社工有良好的互动;小组契约的订立过程也较为顺利,社工引领组员一起商议小组活动契约,并邀请小组成员一起朗读,为之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转折阶段(第2、3节)服务对象的参与:从第二节开始,就进入知识讲座,组员们学习到了新知识,也对课程内容较为满意。组员凝聚力明显增强,亲密程度更高,对自己所在的队伍也更有信心,组内关系趋近于稳定;在知识竞答环节秩序有些许混乱,但社工及时介入,整场活动开展较为顺利;每位组员意识到要为自己的队伍承担相应责任,在社工的鼓励下,大家都能十分投入地参与其中,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
3、成熟阶段(第4、5节)服务对象的参与:社工明显感觉到小组氛围更加和谐,组员关系更为紧密,组员间沟通和互动有所增强;活动中组员对社工的依赖程度明显减弱,工作者扮演同行者角色,只有在组员寻求帮助时才会出面,促使组员发挥自身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致自己的目标。
4、结束阶段(第6节)服务对象的参与:组员们表达了对组员和社工的不舍,并表示从前几次小组活动中真真切切学习到了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也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组员们处于分离情境中,组员关系的接解除伴随着一定强烈的情绪,在最后一次小组中,组员们保持着一种和谐积极的氛围,在逐渐撤出小组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性,具体体现在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上。
(二)结果评估
1.满意度调差表
本次小组活动共开展6节,每节参与人数达15人,服务人次达90人次,在每一节小组活动开展后,都会发放参与者意见反馈表,由参与本节小组活动的参与者进行填写,参与者意见反馈表设置了两项内容:参与者对该活动的评价(包括:目标达成情况、活动时间编排、活动形式、活动场地、活动内容、工作人员的表现及态度)、参与者对该活动的意见或建议;填写完成后,由社工收集汇总,通过六节小组活动意见反馈表的收集汇总得出:
通过活动开展中,针对安全出行、防拐卖、防性侵、防校园霸凌,100%的组员学习了相关知识和技巧,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100%的组员对于活动的场地、时间安排和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安排感到非常满意。100%的组员对于工作人员表示很满意,100%的组员对于活动感到满意。
2.前后测问卷调查
在第一节小组活动开展前邀请组员填写前测问卷,在第六节小组活动结束后邀请组员填写后侧问卷,针对安全出行、防拐卖、防性侵、防校园霸凌,从知识掌握程度、应对技巧、应对信心、判断力方面进行前后对比,汇总得出以下数据:
活动结束通过前后测量表的对比,我们发现四幅柱状图生动地描绘了儿童们参与活动前后的变化。在安全出行方方面,提升幅度上涨1.23个点;在防拐骗方面,提升幅度上涨1.11个点;在防性侵方面,提升幅度上涨1.51个点;在防校园霸凌方面,提升幅度上涨1.36个点;可以看出儿童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提升了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同时证明使用班杜拉学习理论逐步提升小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是有效的、可行的!
七、反思与总结
在整个小组过程中,社工的关注力有限,无法关注到所有组员的情况,通过几节小组活动的相处后,有个别较活跃的组员摸清了社工的脾气,和社工唱反调,挑战社工的权威,试图打破小组锲约,社工通过赋予组员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方式,让他担任小组纪律委员,通过累计积分和小组成员评价的方式,在整个小组结束后进行表彰奖励。(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