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四招”破不动产登记“梗阻 ” 1979户喜提产权证

发布时间:2025-08-04 11:23: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住了20年的老房子终于有了‘身份证’,孩子上学、房产抵押都不用愁了!”近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南桐镇居民王大爷拿着崭新的农房产权证,难掩激动之情。为解决群众不动产登记“梗阻”,近年来,万盛经开区以“群众无过错应办尽办”为目标,通过“组织、制度、纪律、宣传”四重保障体系,系统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1979户因历史原因未完成确权登记的房屋,为1979户家庭打通“办证路”,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组织保障方面,万盛经开区成立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15个部门协同的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针对存在的疑难问题,领导小组通过信息共享、疑难问题超前研判等方式,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问题清单—责任分解—限时销号”的闭环管理。

制度保障是破解难题的关键。该区先后出台《万盛经开区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指导意见(试行)》等4项文件,明确“证缴分离”“容缺受理”等创新机制。对农村超占宅基地,按照“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原则分类处置。南桐镇24户农房因历史原因长期无法确权,工作人员通过查阅档案、实地测绘、邻里佐证等方式,最终完成产权登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证”的权益得到保障。

资金保障方面,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将2025年农村不动产地籍调查费用纳入2026年财政预算,确保工作“不断档”。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数字化测绘”降低办证成本,让群众“零负担”办证。纪律保障则聚焦作风整治,开展巡查检查200余人次,严查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推动登记流程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宣传保障注重“接地气”。工作人员通过“方言土语”讲解政策,携带图纸上门核对信息,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答疑100余次。金桥镇张大姐感慨:“以前觉得办证麻烦,现在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还帮我们补齐了材料,太贴心了!”

从“办证不易”到“办证便捷”,万盛经开区以“钉钉子精神”啃下历史遗留问题“硬骨头”,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这场关乎千家万户的“登记革命”,正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王红)